本網訊:為了貫徹五育并舉教育理念,促進學生全方位的發展和新時代勞動教育的加強,同時傳承和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激發學生的勞動熱情,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4月26日和27日下午,文法學院于紅旗校區鵬程樓212開展了非遺進校園特色勞動教育課暨非遺科普宣傳講座,講座由文法學院行政負責人高健婕教授和“客家紙雕”非遺代表性傳承人張壽疆共同主講。

高健婕為大家詳細介紹了客家剪紙的歷史淵源和獨特特點,幽默風趣的語言加深了同學們對客家文化豐富歷史的認識,有助于他們更好地理解和欣賞客家文化,進一步增強對中華文化的認同感和自豪感。她強調,贛南客家紙雕藝術是客家人在日常生活和自然界中汲取的創作靈感,尋常細微之物常常是大千世界的縮影,無限往往收藏于有限之中,當代大學生要有一雙善于發現美的眼睛,將日常所得與專業優勢相結合,進一步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張壽疆向同學們介紹了廣泛運用到日常生活中的多種客家紙雕紙樣,精美細致、造型獨特、寓意深刻的客家紙雕作品大大激發了同學們的興趣。在活躍的氛圍下,張壽疆帶領同學們現場進行客家紙雕藝術制作,綜合培養同學們的文化、情感和技能。隨后,他向同學們展示了眾多優秀獲獎作品,讓同學們正確認識到自己潛在的能力與可能性,幫助同學們了解紙雕藝術的優秀傳統和創新方向,為非遺文化傳承與創新注入新鮮活力。

本次活動的開展,讓非遺文化融入勞動教育,突破了傳統的教學模式,讓學生親身參與實踐,有助于學生在多方面得到鍛煉和提升,推進校園文化內涵的建設,更好地保護和傳承中國的優秀傳統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