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11月26日,一場別開生面、滿溢傳統文化韻味的勞動教育客家剪紙活動在我校崇善樓629教室熱烈開展,非遺傳統文化與校園勞動教育的緊密結合為我們學校五育并舉注入了新的活力。此次活動邀請了“客家剪紙”非遺傳承人曾曉梅老師授課,為30余名熱愛傳統手工藝的同學們開啟非遺剪紙藝術之門。

課堂上,曾曉梅分享了她四十多5357cc拉斯維加斯的剪紙藝術經歷,講述了弘揚中華傳統文化的自豪感。她用生動的語言講解了剪紙的歷史和派別,并以“紅色傳承”為主題,教授了客家剪紙的基礎知識,包括技法、折法、吉祥圖案和裝裱。同學們通過動手實踐,體驗了贛南客家剪紙的魅力,增強了對傳統文化的理解和傳承意識。曾曉梅還介紹了主題性創作的知識,包括創作源泉、步驟、畫面調整和文創產品,進一步激發了同學們對傳統文化的興趣和參與非遺保護的積極性。


理論鋪墊點燃熱情后,實踐環節緊鑼密鼓開啟。在曾老師悉心示范、耐心指導下,同學們紛紛投入實踐創作,沉浸于紙藝世界,體悟非遺傳承溫度。大家全神貫注于指尖與紙張摩挲互動,精心挑選紙張、斟酌剪裁布局。伴隨一件件飽含客家文化底蘊與個人創意的剪紙作品在桌面徐徐鋪展,非遺文化不再是遙不可及的古老技藝,而是在校園里、在師生手中煥發生機。
參加剪紙活動的蔡雨婷同學分享了自己的剪紙作品,她表示:“剪紙藝術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參與剪紙活動,我深刻感受到了傳統文化的魅力。每一剪每一折都蘊含著深厚的文化底蘊,在創作過程中也與我自己的專業緊密結合,將上課所學運用在其中?!秉S雨婷同學在課程最后也分享到:“剪紙不僅僅是模仿,更多的是創造。在剪紙的過程中,我嘗試著將自己的創意融入傳統的圖案中,這種創造的過程讓我感到無比的快樂和滿足?!?/p>

此次非遺進校園活動由學生工作處主辦、文法學院承辦,是我校探索五育并舉融合路徑的積極實踐。后續將持續發力挖掘多元非遺資源,創新融合模式,搭建更多優質平臺,助力莘莘學子深度觸摸中華傳統非遺文化脈絡。